7月8日上午,幼儿教育中心一行15位党员教师走进北大红楼,开启半日红色文化之旅。在这座承载着中国近代思想变革记忆的建筑中,回溯五四风云,感悟新文化精神,为当代幼儿教育探寻精神根脉。此次探访不仅是一场历史文化的巡礼,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淬炼,让幼教工作者在历史的回响中明晰育人使命。

推开北大红楼的木门,斑驳的墙面上仿佛仍镌刻着 “德先生” 与 “赛先生” 的呐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这里留存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编辑部旧址,见证了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峥嵘岁月,更记录了无数先驱者以笔为刃、以声为鼓的觉醒历程。幼儿教师们驻足于泛黄的刊物手稿前,在网络讲解员的讲述中,触摸那个年代知识分子 “改造国民性” 的迫切与赤诚 —— 而这份对 “人” 的塑造之愿,恰与当代幼教 “培养完整的人” 的追求遥相呼应。“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的五四精神,在幼教场域中有着独特的诠释维度。五四新文化语境下的新青年指的是拥有自主、进步、进取、世界、科学等特质的青年。五四的进步精神应化作教育者的自我要求,正如当年先驱者突破旧思想桎梏,今日学前教育行路者更应以探索创新之精神打破束缚幼儿成长的教育惯性。尊重幼儿主体性,在一日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决策、自主尝试,用心聆听每个幼童的真实想法,尊重每个生命自然生长的节奏。   

从红楼走出,百年前文化先行者的铿锵金铎之音与幼儿园的嬉笑声仿佛在时空里交织。这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让参访的党员教师陷入沉思。所谓传承,不是复刻历史的符号,而是将五四先驱的夙愿,化作俯身倾听幼儿心声的温柔,将新文化运动 “人的觉醒” 的命题,拆解为每天给孩子的一个拥抱、一次鼓励、一个探索的机会。当这些精神火种融入晨间的温情问候、日间的欢乐游戏、师幼的真诚互动,便是对红楼精神最生动的续写。(柳尹哲)